文娱资讯•双周报 | 2025年第6期
一、行业热点
1、三只羊公司整改符合要求,具备恢复经营条件
3月23日,安徽省合肥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经三只羊公司申请,合肥市联合调查组组织相关主管部门和律师、消费者代表等进行综合评估,认为三只羊公司整改符合要求,具备恢复经营条件。
随后,三只羊公司发布通报称,今后将严格落实行业标准,积极承担并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馈大家对我们的认可、信任与支持。(来源:红星新闻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网络“大V”司马南偷税被罚超900万元
日前,全网6600万粉丝“大V”司马南因偷税被罚的事情引发广泛关注。
经查,司马南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共计462.43万元。此外,其实控企业北京某影视策划中心通过虚列成本费用,违规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少缴企业所得税75.32万元。
3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司马南及其实控企业追缴税费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926.94万元,已全部入库。
不久,司马南回应媒体称,“低头认罪,诚恳检讨,不求原谅”,并称已缴清罚款和滞纳金。同时,他也称,自己6年来跟某MCN合作,一共获得600多万元酬金,但罚款和滞纳金共缴了900多万元,“教训不可谓不沉痛”。如果还能有在网上发声的机会,他会仔细讲一讲他是如何成为偷税者的。他表示,此事主要与他轻信MCN公司(即网红孵化、运营的公司)会代缴税款有关。司马南称,他得到的教训是,与MCN公司合作,必须要通过协议确保对方公司承诺代缴税款真实有效。(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千禾0”酱油与零添加无关,千禾味业深夜回应
近日,一款“千禾0”酱油中被检测出含有重金属镉,引发公众关注。有网友表示,千禾这款酱油并非零添加酱油,“千禾0”只是一个商标,让消费者误以为是零添加酱油。
3月20日,千禾味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夜发表声明回应:经自查,我公司0系列产品符合公司生产工艺要求,在生产中不存在违反零添加生产要求的情况,在生产过程中除生产所需的食品原料外,未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时,在我公司非0的其他产品检查中,相关的食品添加剂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0是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按《商标法》规定在核准的商品上使用。0是我公司零添加产品的重要标识,0系列产品是零添加产品,有严格的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食品添加剂。该系列产品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该商标设立的初心是为了对零添加产品做区别,便于广大消费者选购,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欢迎广大消费者监督。(来源:新京报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新京报微信公众号
4、打码代言人成毅立牌,茶百道致歉
近日,茶百道官方账号发布视频时把全球代言人成毅立牌打码,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首,阅读量突破3亿。该次事件亦让茶百道近年来频发的负面舆情再度成为焦点。众多成毅粉丝对茶百道这一举动感到愤怒,纷纷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对茶百道的失望,认为这样的行为明显不尊重代言人,并表示:“以诚为本,方能长久”。
3月24日,茶百道发文致歉,称由于内部执行失误导致发布的内容出现了问题,向艺人和相关方致以最诚挚的歉意,“已第一时间删除错误物料,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同时,茶百道在评论下表示,一直抱着最大的尊重与成毅进行长期合作,后续将更加严格要求自身,期待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目前,相关视频已被删除。(来源:南方农村报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南方农村报微信公众号
5、王力宏被英菲尼迪起诉
近日,法院公开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起诉王力宏、西东音乐(上海)有限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的案件。公告显示,该案件计划将于2025年4月28日,由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法院审理。
据此前报道,2021年12月15日,王力宏官宣离婚,前妻李靓蕾17日晚发长文控诉其出轨,自己被王家人羞辱冷暴力。长文公布后,引发巨大争议。12月16日14时,英菲尼迪才刚刚官宣王力宏成为品牌代言人,从官宣到解除合作才相隔35小时,不到2天。(来源:第一财经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王力宏
6、百度公开回应“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
“谢广军女儿‘开盒’他人隐私信息”事件爆发后,公众对互联网平台上隐私数据安全的担忧演迅速变成了一场信任危机。舆论中心的百度此前对开盒事件启动了内部调查。3月20日,百度召开媒体沟通会,正面解答“开盒事件”。据百度安全负责人陈洋介绍称,17日公司第一时间通过内部技术调查,即排除了事件中个人信息由百度公司副总裁谢广军的泄露嫌疑。目前,团队已定位到了事件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境外网站“Telegram”,复现并公证了相关路径。陈洋表示,与黑灰产的较量一直在持续,倡议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联动行业成立“反开盒”联盟。(来源:百度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百度微信公众号
7、周杰伦三亚演唱会主办方就虚假信息发布声明
3月18日,周杰伦2025“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三亚站主办方就票务信息发布声明:目前所有所谓“预售”“邀请函”均属虚假信息,无任何法律效力,持此类凭证无法入场。该声明还特别提醒广大歌迷:切勿轻信“内部人员”“黄牛代理”等话术,谨防财产损失;若已遭遇诈骗,请立即保留证据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一切演唱会动态以主办方官方公告为准,勿点击不明链接或泄露个人信息。(来源:海岛文娱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海岛文娱微信公众号
8、B站顶流UP主“大祥哥来了”自曝被骗1249万元
近日,B站顶流UP主“大祥哥来了”自曝因投资被诈骗1249万元,引发关注。截至3月27日,相关词条在微博上的阅读量达5671.7万。
大祥哥新近发布视频回应质疑称,未来一定会给大家一个关于维权结果的交代,并称目前有很多公司和平台找其合作直播带货,均被其拒绝。
大祥哥表示,为偿还债务已变卖名下豪车,动用家庭积蓄及长辈养老钱,目前仍背负约300万元债务。
“大祥哥来了”此前称,2021年认识了一名自称“餐饮界大佬”的老板,对方以“入股北京分店”为名,诱使自己无合同转账,拉拢朋友共同投资。后持续加码,最终裹挟“大祥哥”及其6名亲友,累计投入1249万元后失联,人已经到国外了。大祥哥称,自己接下来会好好做内容,争取一两年内还清债务。(来源:界面新闻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微信公众号
9、遭歌手李荣浩“炮轰”,网易云音乐致歉
3月21日,网易云音乐在官方微博就歌手李荣浩“炮轰”专辑内置NFC卡片错误一事致歉。声明称,由于李荣浩工作室团队指定的供应商经典五大在实体专辑制作环节的疏漏,导致部分专辑内置的NFC卡片链接关联错误,经紧急核查,此次事故源于供应商经典五大在NFC卡片烧录过程中误植链接,且在质检环节未能及时发现异常。经与供应商紧急磋商,网易云音乐决定做如下补救及补偿措施:链接关联错误带来的体验问题现已解决。如还有问题,请联系网易云音乐客服;所有购买过实体专辑套装的用户,将重新按照购买数量补发专辑套装;网易云音乐为受影响的用户发放1个月SVIP,3月21日24点前直充到受影响用户的网易云音乐账户。
此前,有网友反映李荣浩新专辑中的NFC小卡,识别跳转的是另一位歌手颜人中的专辑。随后李荣浩在微博平台发文质疑网易云音乐技术失误。(来源:新浪微博@网易云音乐)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李荣浩
二、新规速递
1、《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公布
3月19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规定》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共18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加强服务。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国外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服务和预警,健全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指导工作机构和工作规程,为纠纷处理提供应对指导和维权援助。同时,支持商事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参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加强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涉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建设,为公民、组织提供高效便捷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途径以及涉外知识产权相关服务。
二是加强企业能力建设。要求企业增强法治意识,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围绕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面向企业开展宣传、培训,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依法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经验和做法;支持企业设立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维权互助基金,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涉外知识产权相关保险业务。
三是规制境外调查取证。明确在我国境内送达文书、调查取证应当依照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以及法律规定办理;向境外提供证据或者材料的,应当遵守保守国家秘密、数据安全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依法须经主管机关准许的,应当履行相关法律程序。
四是反制不公平待遇。明确对未给予我国公民、组织国民待遇,或者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可以依法进行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外国国家以知识产权纠纷为借口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对我国公民、组织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采取相应反制和限制措施。(来源:中国政府网)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2、《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公布
2025年3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管理办法》在广泛吸纳社会反馈意见后,旨在细化对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的安全要求,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遏制非法采集、滥用人脸信息等行为,推动人脸识别技术的合规应用,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同时鼓励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透明的数字化环境。
相比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管理办法》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改,一方面完善了人脸信息收集、存储等环节的处理规则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安全要求,另一方面对各类特殊场景下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合规要求进行了大幅度的简化和一般规则的提炼。具体而言,《管理办法》共二十条,从适用范围、基本要求、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处理规则、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规范、监管职责与法律责任等方面规定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安全管理要求,不仅细化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上位法的原则性要求,还将各类标准性文件提出的人脸信息处理规则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规范上升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定,为企业如何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带来了更为详细落地的合规指导。(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三、司法案例
1、美上诉法院认定:AI自主生成作品不受版权法保护
3月18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就科学家Stephen Thaler(史蒂芬·泰勒博士)诉Shira Perlmutter(美国版权局注册官及美国版权办公室主任)以及美国版权局作出标志性判决,认定所有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必须首先由人类创作。尽管AI技术的发展使得非人类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但根据现有的法律框架,这些作品无法获得版权保护。
本案是人工智能生成作品是否具有可版权性的的里程碑案件,法官Beryl A. Howell在判决中认为,美国版权局拒绝为没有人类参与创作的人工智能作品登记的行为是正确的。法院认为,人类创造力是可版权性的必要条件,例如摄影师在拍摄照片时倾注了自身的审美、构图、布景、引导等创作成分,而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则缺乏人类智力的贡献。1976年版权法将“作者身份”限制为人类,是建立在几个世纪长久以来的立法历史基础之上的。在以往的判例中,法院一致拒绝非人类作品的版权权利,例如各种‘神明’被剥夺版权权利的案例,以及“猴子自拍案”。本案中,原告也无法提出法院承认非人类作品版权的任何案例。
上诉法院的判决重申了人类作者身份在版权法中的中心地位,并强调了版权法文本、结构和设计的一致性。这一判决,不仅是对当前版权法律框架的有力支持,更是对未来AI创作作品版权问题的明确指引。它为全球知识产权领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范例,也为AI技术的未来发展设定了明确的法律边界,对于全球知识产权领域以及AI技术的未来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来源:中美法律评论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官网
2、游戏规则相似,是否构成侵权?法院判决
3月17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起两款游戏玩法和规则相似的侵权案件。
2018年,A公司开发了一款网页版的电子游戏《AA》。2023年2月至7月,A公司陆续在不同移动端上线该款游戏的APP。期间,A公司对《AA》移动端APP软件进行了软件著作权登记,并对该软件包进行了电子版权认证。2023年11月,B公司在移动端发布上线《BB》游戏。A公司认为,《AA》的游戏规则及互动机制具有独创性,而B公司开发的《BB》游戏在核心规则、画面、界面布置等方面均与A公司的游戏高度相似,B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遂将B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A公司的《AA》,其动态画面由文字、图案、影像、声音等元素组合而成,具有独创性且可复制,符合视听作品的认定标准。但游戏规则和玩法属于“思想”范畴,而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仅限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的智力成果,因而游戏规则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尽管B公司的《BB》在核心玩法、系统设置等游戏规则方面与A公司游戏高度相似,但二者的视听表达差异显著,不构成实质性相似。因此,B公司未侵犯A公司的著作权。虽然游戏规则尚不能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智力创作成果法律不应给予保护。法院认为,B公司的行为系抄袭A公司的游戏规则与玩法,未通过合法智力劳动参与竞争,违反了诚信原则和商业道德,构成不正当竞争。
综上,法院判决B公司停止抄袭A公司《AA》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A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10万元。该判决已生效。(来源: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网络